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顾明第一次接触BIM是在2008年,她坚信BIM 不仅仅只是一个设计工具或3D模型。她曾带领其团队研究海外的BIM实施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中国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催生和促进了中国BIM标准(CBIMS)的发展。在最新出炉的《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中,顾明是清华BIM课题组负责人。
问:您认为在中国建筑设计和施工业中推广BIM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顾明:推动BIM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是业主,因此业主理应成为推广BIM的主要推手,即将BIM纳入对咨询公司和施工企业的资格预审要求之中。目前在中国,本地设计院和施工企业可在投标时表明他们在使用BIM。但是,BIM不仅仅是“有就好”,业主更应强调咨询公司和施工企业利用BIM流程及工具帮助其自身实现的预期价值,从而使他们在项目投标前严肃对待BIM。只有业主关注BIM应用的真正价值,才会改变设计、施工及运维企业对BIM的态度,最终逐渐影响中国建筑行业的整个生态系统。
美国GSA(总务管理局)就是通过业主来推动BIM应用的成功典范。他们更新了行业“游戏规则”,这是因为他们看到BIM可在成本、时间和质量方面给项目带来的真正价值。中国也需要这么做,并应从项目前期的教育和政府导向着手。
问:BIM对我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顾明:应该说BIM给这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BIM技术的普及将彻底改变整个行业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根深蒂固的弊病,用更高程度的数字化及信息整合优化了全产业链,实现工厂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现代产业模式。另一方面,BIM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应用,或者说施工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也将彻底改变施工现场从业者的随意性和低门槛,有助于形成真正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认为BIM 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方法之一,而这种劳动力改造对中国城镇化将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问:我国市场对BIM的普及应用带来了哪些挑战?
顾明:主要的挑战就是两化融合中带来的文化改变,即形成数字化的思维模式,这也是20年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建筑工程施工(AEC)行业比其它行业更传统些,大家普遍认为现有的工作流程是无法用IT技术改变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BIM的使用不仅涉及聘请咨询顾问或组建内部团队以进行模型创建,而是要借助BIM技术改变产业协作流程,优化传统产业链,提高质量和效益,降低全社会总成本。
因此,BIM技术不仅仅是设计院的专利,更应该在施工现场普及,要让项目经理、现场工程师和施工工人的每个岗位上都能使用BIM,体验到BIM技术带来的好处。否则,BIM的应用不会有明显进展。对软件供应商而言,由于中国市场的文化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他们需要根据中国本地文化对BIM进行改造和个性化设置。若继续将BIM作为软件工具来推广,这将阻碍BIM的发展。
问:您认为BIM将在未来五年对建筑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顾明:BIM将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它将有助于更精准地管理施工过程并推广预制。更长远看,中国将在未来20年继续推进其城镇化进程,数亿农民将涌入城市。我们要如何培养或教育他们,使他们适应这个现代化社会呢?我认为通过BIM的实施,将帮助这些农民工更快地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融入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