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领域经历过2014、2015连续两年的下滑,感觉到2016年下半年至2017上半年开始有回暖复苏的迹象,企业反映有20%~30%的增幅,那么这种感觉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普遍现象?
在"不靠谱"的行业统计数据出来之前,4月大多数上市公司2016年报以及2017一季报陆续公告,通过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对行业的整体有所了解。
上市公司分类
工程咨询建筑设计行业上市企业较少,包括最早上市的中材国际、中国海诚、东华科技等工程设计企业,近几年上市的苏交科、中衡设计、中设集团、华建集团、启迪设计、山鼎设计,包括最近刚获批的深圳建科总共也只有10家,对行业总量来讲样本数太少,也许并不具备典型意义,不过,这10家公司却能代表各自一类企业,不妨通过他们的数据作为一个观察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9家上市公司中三家最早上市的工程设计企业中材国际、中国海诚、东华科技的主业分别为水泥、轻工以及化工行业,以工程总承包EPC为主要业务模式;苏交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和中设集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代表改制科研、设计类企业;启迪设计(原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中衡设计(原苏州工业园区设计院)均为改制建筑设计类企业。此外有行业大佬上海华建集团作为国有建筑设计企业的代表,名不见经传的四川山鼎设计可以代表一批中小规模的原生民营设计企业
报表解读
为了对以上所有上市公司进行横向对比,从年报中选择了2016年营收、利润、毛利率三个数据以及同比,从2017一季报中选择了营收同比和环比数据,可以了解2016年与2015年,2017一季度与2016第四季度的情况,从而对于2017年的市场状况有所预判。此外还列出了9家公司的上市时间以及近期股价、市盈率、分红情况等,便于读者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
对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的共性以及分析如下:
最早上市的三家工程设计企业2016比2015年业绩和利润均表现为下降,而且下降比例平均达到30%~40%;而科研、建筑设计类企业除山鼎之外均为增长,增长幅度平均达到40%以上。
分析:原因在于三家工程设计企业主业分别是水泥、轻工和化工,属于去产能的行业。业务模式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毛利率方面也低于建筑设计类企业。
所有9家企业2017年一季度比2016第四季度环比营收均为下降,平均达到30%~40%。而同比科研、建筑设计类企业均为增长,三家工程设计类企业表现为下降。
分析:从表面看,结论是2017比2016一季度相比市场趋好,2017一季度比2016四季度相比下降。证明2016下半年市场有回暖的结论正确,但2017并不见得会延续2016年的趋势。
特例:华建集团总营收只有6%的增长,但利润总额却有60%以上的增长;山鼎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类企业营收和利润均为负增长,但是毛利率却高达45%。
分析:华建集团情况据证券公司分析, 2016年公司收到政府财政补贴总计为6,773万元,为利润较上年大幅增加的原因。政府补贴?在此不分析。
山鼎设计自上市以来业绩及利润率持续下滑,但股价前期表现强劲,市盈率超高达到1200多,2016毛利率达45%以上。看来,小盘建筑设计类公司早期在市场上确有一定的"炒作"价值。
各大设计企业上市后动作
苏交科:大举并购效果显著
上市后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搭建完整的产业链,2016年达到40亿的营收,在行业的排名直线向上。
2016年三起并购布局环保及"一带一路":收购了美国第三方环境检测第一的TestAmerica100%股权、西班牙知名设计公司Eptisa90%股权及中山水利70%股权。
分别意在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经验,发展国内第三方环境检测业务、水利设计业务,加强海外布局,带动设计走出去。
三笔并购2016年合计贡献营业收入7.46亿元。此外目前中标的由公司主导的PPP项目近20亿。
启迪设计:全国化布局
上市一年,收购了创意设计的毕路德,进军酒店设计领域;收购中正检测,工程检测业务营收已占公司总营收的11%;公司今年将加快全国化布局,在江苏省外的业务比例将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最近与战略投资者启迪(北京)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技术集成为特色面向全国的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策划咨询、区域规划、设计总包、项目管理等多元化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升级。
中衡设计:延伸业务链
进军 EPC、PPP
完成了对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收购,布局西南市场;
收购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苏州华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布局设计业务链;收购浙江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65%的股权,与上海华顿经济管理咨询事务所、上海海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推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理想城市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类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咨询服务以及PPP业务模式导入;
加强EPC业务能力建设,累计获取重大EPC订单10多亿元;收购"卢浮印象"15%股权,正式进军VR领域。
中设集团:产业链延伸 EPC PPP 无人机智能是亮点
对标苏交科,收购宁夏公路院,收购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延伸水利设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成立中设航空公司,提供无人机智能解决方案。
成立PPP研究中心,推动PPP/EPC等商业模式转型,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8.7亿元,占2016收入的44%,此外还成功运作了多个PPP项目。
华建集团:为EPC做准备
2016年进行了约10亿的定向增发,用于购买现代设计集团石门二路的写字楼物业及土地使用权,为轻资产类公司提升净资产、降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拓展EPC相关业务。
2016年底,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约1.5亿元收购武汉民营建筑设计企业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1%股权,组建公司华中区域中心。
山鼎设计:发挥BIM优势
进一步发挥公司在BIM领域的实践和技术优势,提供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咨询及二次开发等综合服务。
进一步扩大BIM团队规模,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及地区BIM相关标准编制及技术推广;在BIM精确化成本算量、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合作,服务内容包括可视化、综合审查、深化设计、精确算量、四维施工模拟等,BIM收入占比已达10%左右。
中国海诚:重磅重组带来新机会
国内轻工行业有触底回升迹象,提出2年以内海外占比能够超过30%的市场目标。2015年投入募集资金4亿元收购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用于布置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生产及智能物流输送仓储系统的生产,转型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
3月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中轻集团与保利集团拟实施重组,中轻集团整体产权将无偿划入保利集团,有助于公司在"一带一路"拓展;此外,公司积极拓展食品医药、节能环保、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新型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材国际:海外
海外
海外
2005年上市,是工程设计领域首家上市企业。近几年国内水泥行业投资受到抑制,海外是亮点,营业收入的85%来自于海外市场。
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近十年来累计签订境外合同逾2000 亿元。2015年收购安徽节源,新增节能服务,拓展水泥以外行业及海外市场的环保节能服务。安徽节源的互联网+区域节能管控服务区域节能管控服务平台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东华科技:
环保
海外 PPP
化工行业在去产能,而且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改观。公司拓展业务范围,已在环境、生态和市政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加强海外市场的投入;其次,公司也谋求利用在环境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向市政环保领域拓展,积极承接PPP相关业务。
设计公司上市
要谋定而后动
轻资产,以智力、服务为特点的设计企业要不要上市,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点在于要钱做什么("投资人股权变现"这个目的不讨论)?
以上各公司的重大信息来自于其公报,并不全面,但从中基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融资之后的动作有几大方向,
一是通过收购兼并来开拓新的业务或市场以及进行主业的延伸,布局当下政府主导的热点领域。二是做有资本需求的EPC总承包和PPP,三是"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总之首先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把量做大,把市场做宽,不断给股民一些可以想象的概念和好看的数字。
从收益角度来看,工程设计企业的毛利率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居于中游,在建筑类上市公司中居于上游。行业内比较,工程设计总承包类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在10%~20%左右,相比10年前的个位数,已有大幅提升。而建筑设计的毛利率在30%~40%左右,那设计公司为什么还要坚持拓展总承包业务?而且风险那么大。
答案是,总承包业务可以快速提升营业收入总量和利润总量。
得出的结论是营收总量与收益率成反比。那么设计企业是否上市,也就是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是量与质的权衡和取舍。
继2016年6月深圳筑博上市受挫之后,对建筑设计企业上市热情浇了一大盆冷水,传言不少企业纷纷暂停上市动作。目前在排队等候的好像只有CCDI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悉地是2016年3月在筑博事件之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因此业内非常关注其进展。据悉今年3月在收到证监会意见反馈后悉地主动申请中止审查,目前是中止状态。
此前IPO被否决的设计公司除了筑博,还有电子第十一院、汉嘉等,虽然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因为设计公司谋求上市企业较少,相比之下,失败案例占比就较高。再加上对已上市公司情况分析,提醒希望走资本之路的企业既要顺势而为,更要谋定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