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业中BIM、装配式建筑、PPP等词占据了2016年整个发展潮流。通过这些高频关键词的梳理,探究行业存量竞争时代,建筑企业的前进方向。在保增长仍是政府的“硬约束”目标之一,出口或仍将下行、国内消费趋于平稳,政府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而难以长期维持高速增长,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的“新常态”背景下,建筑企业家需要有战略性思维,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环境中突破重围。
关键词一:建筑业严冬
点评:当前,建筑行业面临发展低迷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总产值)近10年一直在3.5%左右徘徊,属于微利行业,营改增短期对行业利润影响大;多个细分领域业务呈现萎缩状态,很多细分领域的传统业务日薄西山。眼下,许多城市的建筑行业并不景气,产能过剩、通胀、产出低效、政府负债过大,着实让调控部门对于整个行业束手无策,房地产的走势也令人费解。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257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6.7%,增速继续放缓。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8亿平方米,同比仅增长1.6%。民间资本投资断崖式下跌,1-11月,民间投资仅增长2.9%,7、8月份,一度跌至2.1%。建筑行业不景气,许多农民工面临失业潮;资金链断裂,不少民营建企不能如期开工,甚至面临破产潮。值得庆幸的是,年末基建投资大发力,仅10月14日至11月14日30天之间,国家层面共批复了17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3536.3亿元。
关键词二:资质
点评:2016年,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淡化企业资质成为政府指导工作的重要趋势。4月11日,住建部下发了《关于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函》,同意三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10月14日,住建部颁发《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要求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等专业人员的指标考核;调整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下资质的建筑面积考核指标;对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11月1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对资质申报、人员挂证、项目建设过程监管进行监管,11月30日,新版“四库一平台”正式上线运行。11月24日,住建部发出《“对取消8个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征求意见”的函》,要求取消建筑业、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企业资质。
企业资质标准的简化,使得建筑业混乱的市场环境将逐渐变得清澈明晰,这是好事,是制度、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取消企业资质管理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由于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并未提出这个目标,过渡期预计至少需要3-5年。
关键词三:江西电厂坍塌
点评:11月24日7时左右,江西省宜春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D标段冷却塔平桥吊倒塌。事故造成74人死亡,目前公安部门已控制项目总监、安全副总监、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多个嫌疑人。截至8月28日,今年全国就已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23起,死亡和下落不明人数达348人。安全生产已成为建筑行业警钟,江西电厂坍塌事故发人警醒!如此惨痛的代价告诫每一位工程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管和防范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关键词四:转型升级
点评:当前,行业“深度洗牌”的风潮已渐渐散开,面对行业寒冬,许多国企经济效益增长很缓慢甚至是负增长,国企纷纷改革:整合重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通过改革有效配置资源。民企开启转型,或聚焦价值链高端,采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应对竞争;或战略转型,深耕细分领域、积极“走出去”、推进新技术、试水PPP等,迎接新生;或跨界转型,进军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大健康、云联网+、新能源、3D打印等成长性较高的新兴行业;或开启“互联网+”新征程,扩展业务空间,增添新业务来增加收入,以逃离“破产潮”。
关键词五:PPP
点评:2013年到2016年,从PPP的政策、推广层面,官方发布的PPP项目已经超过15万亿,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当中,对于传统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PPP项目的出现,无疑是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今年是PPP的落地大年,PPP项目的承接,要求施工企业具备对项目的分析、策划能力,精通法务,懂财务测算和投资分析,设计金融方案,精细化全过程项目管理、并精通全过程的投资控制,且必须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源。随着PPP模式的推动,其给建筑行业带来的结果,是否是先发优势和强者恒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如何利用PPP带来的机遇,以投资拉动施工,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是转型升级路上的一大挑战。
关键词六:营改增
点评: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半年多以来,营改增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对建筑业而言,“营改增”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投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营改增”将终结建筑业挂靠行为,直营将面临管理压力。
关键词七:保证金
点评:6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6月23日,国务院颁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提出了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具体政策措施,如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等。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已让建筑企业不堪重负,一家工程建筑企业拿到项目后可能要交各种保证金,不仅占用了企业较大份额的流动资金,还要做好这笔钱逾期好几年都不返还的准备,且逾期返还并不能得到贴补利息等等,对企业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正在开展,仅10月,全国共清理出应取消的保证金共计227.66亿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可遵循国际惯例,导入工程担保及保险制度,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取消或弱化当前实施的工程保证金制度。四川正试行用保证保险方式缴纳保证金,宁波推出了工程投标保证金保险,上海正在推广建筑质量保险。
关键词八:建筑工业化
点评:建筑工业化,即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墙体等标准化的建筑模块,现场只需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的生产模式。目前建筑工业化的路径有:钢结构建筑、预制混凝土建筑、3D打印建筑等。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相关技术经过已然成熟,且建造成本高于传统建造方式的劣势也在逐渐消除,建筑工业化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当前,中国建筑业工业化发展缺乏统一标准,产业链尚未形成,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业务运营系统不强,大数据运营能力弱,效率低下,成本偏高,无法应对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工程实施,导致工业化建筑在我国总体规模和占比仍较低,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足5%。
关键词九:互联网+
点评:当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时间,互联网+成为了热门词汇,各传统行业,排着队被革命,而最需要、最难革命的建筑业还在酝酿中。互联网+,加金融?加建材?加家装?加BIM?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上海建工电子商务平台已正式启动,“营造商”门户网站成功上线,“互联网+建筑”计划的实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建打造“云筑网”,集电子化招标、在线交易、物流整合、供应链融资等服务于一体。上海城建牵头,上海建科院、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共同打造了国内首个绿色建材行业B2B垂直电商平台“绿智汇”。南通三建也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筑集采”电商平台。此外,互联网家装暗潮汹涌,各大互联网公司,如爱空间、土巴兔、齐家网纷纷推出施工包、主材包、家具软装包及个性化包,并且在不断迭代升级。金螳螂旗下电商金螳螂·家,已在全国开设了64家直营店。
关键词十:BIM
点评:新常态下的中国建筑业增幅大幅下行,新开工项目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一路高涨、利润越来越薄、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快、“营改增”引发新考验。建筑行业面临着历史以来的最大挑战。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突破重围,确实需要更新的思维与视角,BIM技术无疑是一个必须利用的支撑手段。8月,住建部公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广西、沈阳、黑龙江、云南、浙江、天津、济南、江苏、徐州、湖南、山东等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广BIM技术的指导意见。
作为工程行业最核心的大数据技术,BIM能真正解决复杂工程的大数据创建、管理和共享应用等问题,在数据、技术和协同管理三大层面,提供了革命性项目管理手段。无论是复杂的上海中心、迪斯尼,还是跨海大桥,通过BIM,都可以高效地建立工程数字模型,BIM软件系统既能快速精准地进行工程量造价等数据分析,也可以实现如碰撞检查、剖面图砌体排布等技术问题解决,最后实现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级企业级的协同管理,BIM将带来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从而改变建筑业。(来源:鲁班咨询)
那么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筑行业在这种浪潮下形势有所下滑,然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建筑行业仍大有作为。2016年总体来说建筑行业运行态势相对稳定,总产值同比去年增长了7%,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临房地产市场地下、原有工程量的减少等问题,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我们需要警觉起来,看清未来行业动向。
那么究竟行业会往何处发展?建筑工作者的未来又在哪里?
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推行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对建筑行业影响很大。目前的建筑产品,基本上是以现浇为主,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影响产品的建造速度、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但装配式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其优点众多,不仅节约工期同时迎合了国家推崇绿色施工的方针。因此,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也就合情合理。
那么究竟行业会往何处发展?建筑工作者的未来又在哪里?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建筑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郑一军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在会议中倪虹指出建筑行业要培育建筑业新增长动力。这也就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27日印发执行(国办发〔2016〕71号)。而就在9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重点提出“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可见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
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中国建筑业协会原会长郑一军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在会议中倪虹指出建筑行业要培育建筑业新增长动力。这也就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PPP项目为企业谋发展
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达成伙伴是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推广PPP模式,可为建筑业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提供新的机遇。建筑业企业可通过PPP获得风险可控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除此以外,推广PPP模式,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参与PPP模式,会使得建筑业企业的盈利点有所延伸和扩充,由单一的建设施工盈利方式扩展为投融资、设计、采购、运营等全链条盈利。不仅增加了利润来源,还使得建筑企业盈利更具持续性。由此可看出,PPP模式将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全新营业模式,摒弃固有以建筑建设谋利的想法,更多的是要考虑到长久盈利,对于项目进行建设、运营双重考虑,促使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平台发展。
三、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
设计施工总承包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对于工程的质量、安全、造价全权负责。推行总承包发展可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深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个阶段工作进行深度的融合,提高工程整体水平。还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促进企业做优、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
今年住建部发布各地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公告较多,由此可看出各地政府对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高度重视。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其作用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