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许溶烈简介
现为中国建设机械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教授。并曾受聘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会员,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地区低造建材施工体系委员会国家协调员(曾任1983年至1984年主席)。现任《施工技术》编委会主任、《工程质量》编委会主任。曾经主持了我国核潜艇工厂工程,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架的基础工程等许多重要的课题。坚守寒冬,砥砺前行。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016年已离我们远去,辞旧迎新之际,《施工技术》杂志社有幸邀请住建部原总工程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施工技术》编委会名誉主任许溶烈先生为本刊撰写卷首语,经施工技术微信公众号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许溶烈

??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新政密集出台,中央创新驱动战略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建筑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建筑业发展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业态正在构建,正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拓转型升级有效途径,实现新时期建筑业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于我们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广大建筑企业认真落实推进建筑业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日渐清晰。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与我国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建筑业复兴和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近一个时期,在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诸多理念,众说纷纭,缺乏权威诠释。各自的背景、相互的关系、作用如何、由谁引领,不是谁都能说清楚的,如若基本概念都没搞明白谈建筑业转型升级是容易打乱仗的。关键在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谁是“牛鼻子”、谁是“主轴”、“动力”何在、“方向”何在?至少业内应有共识。谈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从时代的高度和统领的角度,我更倾向于抓住建筑产业现代化这条主线,把建筑业的未来统一于建筑产业现代化这面旗帜之下。

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古老的中国建房子是泥瓦匠、木匠干的活,许多朝代官府通过“匠役”制度加以管理,设立作坊营建政府工程。近代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影响,在一些沿海城市成立营造厂和建筑事务所,从事施工与设计业务,孕育了中国建筑业的萌芽与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府把建筑业放在了国民经济重要位置。1952年成立建筑工程部,行使统管全国建筑业和承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两项职能。1983年,国务院批准采用“国民收入”指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之一,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5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作为国民收入总值。1984年国家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建筑业为第四门类。包括:(1)土木工程建筑业。主要是从事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电站、码头、机场、工业厂房及辅助设施、住宅、商业设施、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宾馆、医院、学校等的建筑业;(2)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包括专门从事电力、通讯线路、石油、天然气、煤气、自来水、暖气、热水、污水等管道系统的设备安装业;(3)勘察设计业。包括城市、工业、农林、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勘察设计単位。应该讲,这是国家对建筑业的科学界定,也是今日我们把建筑业作为“产业”来论述的科学依据。建筑业正确行使行业的职能作用,为城镇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兴建了大量建设项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建筑工业化是本世纪5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兴起的,60年代遍及到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中国,建筑工业化是1955年2月建工部召开的设计施工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明确指出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确定不移的发展方向”。195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速建筑工业化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工业化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一再强调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与时俱进把建筑工业化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实施建筑工业化60年的实践证明,发展建筑工业化是建筑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乃至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权威性结论。1979年出版的《辞海》一书,给建筑工业化下的定义是: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中应用现代工业的组织与生产方式。是把规划、设计、材料和制品的生产、机械设备、施工方法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综合成一整体,实现建筑体系化、制品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以取得综合的技术经济效果。”近一时期,人们把建筑工业化概括为“五化”: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许多人也把“五化合一”模式,诠释为住宅产业化与建筑产业化。各国对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与提法虽有不同,但本质上讲,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从手工作业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

建筑业作为“产业”提出,见于1980年2月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地位和住房政策的一次谈话。他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建筑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重要产业部门,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从而凸显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物质生产部门的社会地位,为建筑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伊始,建筑业率先推进全行业改革,国务院和建设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建筑业同步配套改革步伐,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建筑业的改革也推动了国家计划体制,财政、税收、信货体制,物资供应体制,以及劳动工资制度等领域的改革进程。国务院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建筑业承担着数量巨大的住宅、巿政公用设施、交通运输和工业建筑任务,使用了大量水泥、玻璃、钢材、木材、塑料制品和机械设备,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有巨大的创汇潜力,在世界各地开展工程承包业务,也带动了机电设备和原材料出口,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可容纳众多就业人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出来。

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按照中央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筑产业化这一概念。这是建筑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中央作出关于紧扣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加快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重大部署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贯穿建筑和工程建设全产业链、涵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项重大改革。2013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建筑产业化这一重大课题,邀集各方人士进行座谈。俞正声强调: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抓好落实。会议对建筑产业化取得了共识,进一步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住建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通过各地创建建筑产业化(住宅产业化)基地,引领建筑产业化持续深入地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建筑产业化赋予了时代内涵,构建绿色化、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建筑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途径。住房城乡建设部把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各种形式作出部署,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据媒体报道,住建部组织起草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作出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列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应该看到,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仅是转变建造方式,而且赋予了时代内涵,代表了建筑业发展未来,凸显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培育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要求。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其意义远超出了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

2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助推建筑产业现代化

当前,建筑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效实施新旧产业的新变革,是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筑业如何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开创新的局面,打造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和“载体”,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工业化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突破,是实现建筑业新旧体制机制转换的重要一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按以上方案计算,三大城市群与常住人口超过300万城市建筑业总产值和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的占比超过50%,其规模和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从全国而言,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由不到5%,提升到实现30%的目标,不管从生产经营还是从创新发展来看,都是建筑业十分利好的事。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特征的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施工相比,质量好、速度快、污染少、成本低,通过技术体系的创新,扭转了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状况,实现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缩短了建设周期,助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催生了新的产业与相关服务业,意义十分重大。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应该看到,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瓶颈制约依然相当突出。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和完善技术体系集成平台

建筑业为传统产业,劳动密集、技术落后,企业分散经营,管理各自为政、技术体系和生产链被肢解,体制机制的障碍尤为严重。要打破传统行业分工,将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各个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打造一个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平台,促进相关企业互联互通和产业要素有机融合,开启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机制,发揮产业整体优势,催生企业内生活力,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和生产效能集约性增长。

(二)建立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建设模式

目前,我国传统的建设模式依然是以设计与施工完全独立的两个阶段为主,设计部门与施工企业不能充分沟通、互相协调。装配式建筑部品与生产方式装配化,必然要求设计标准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造模式,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成为装配式建筑的最佳选择。大力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是顺应装配式建筑建设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

(三)运用BIM技术开创智慧建造新阶段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是利用软硬件技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和使用,实现建筑信息有效传递和共享的技术,是建筑开发、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运维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应用的过程和方法,是当代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上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BlM的可视化、集成化、协同化,使得模型与数据的融通能够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以更新、插入、提取、共享项目各项数据,从而实现协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BlM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传统建筑企业迈向智慧建造、智慧企业的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成为建筑工人重要穿戴设备,建筑机器人将成为施工过程重要辅助工具,移动智能终端将成为适时查阅施工方案、展示设计模型、加强质量安全检查等等的重要手段。BIM技术在建筑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把建筑产业现代化推上了快车道。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标准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是严重制约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整个标准的编制工作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标准已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企业为主体编制的标准,使制标、贯标、对标上各自为政,普遍使用性差。目前,亟待建立统一的标准,在行业内形成共识的标准化制度。

(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从现状来看,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监管、关键受力部件的质量监管、构件安装质量验收等,都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办法,而装配式建筑验收流程和方法也亟待加以完善。百年大计、质量安全第一,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工程质量安全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六)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精益建造

回溯中国历史,无数默默无闻且技能高超的工匠参与书写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建筑文明。工匠,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这个群体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高贵品质,被尊称为“工匠精神”。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都拥有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而且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形成一种鲜明的工匠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出诸多的人间精品。近来,中央领导同志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长期以来,诸多工程质量低下、安全事故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粗制滥造,工匠精神短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大工业形式推进工程建设,一定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精益建造,在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再现中国建筑文化之辉煌。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3
多一点辩证唯物主义思考让工作更符合实际更有成效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会减少失误、增加胜算。学习政府文件有些联想,供作参考。

关于共性与个性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李总理是泛指的,但同样适于城乡建设。在长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我们有过“千楼一面”、“千城一面”的教训,让建筑少了文化,让住房没了个性,让城市失去特色。在实现建筑工业化在“工厂造房子”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重复发生。既照顾到量大面广的社会需求,又要从多元文化、多类需求和地域特点出发,多一些个性化设计、多一些人性化成果、多一些供给侧改革,让群众更满意,让建筑业更繁荣。作为建筑设计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落实李总理的讲话精神,定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营收入,从而使中国建筑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建筑产业更快发展壮大。许溶烈:紧抓机遇 攻艰克难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BIMBANK

关于“一刀切”与区别对待。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片面思想往往在一些同志和某些工作中占了主导地位,一阵风、一刀切、一边倒,不加区别,盲目从事,已经成了一些同志的思维定格。表面上看雷历风行、成绩卓著,实际上摆“花架子”损失多多。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抛弃了“一刀切”的模式,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区分为: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鼓励推进地区。这是一大进步。陈云同志讲过,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就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后记:冬去春来,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16年,我们建筑行业和学术机构,对建筑工业化,尤其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还有是对建筑信息模型(BIM)都特别予以关注,这无疑是极大的好事,加上早先十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绿色低碳建筑。我把这三件事,视作当今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姑且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建筑工业化和绿色低碳比如为两个“轮子”,把BIM比如为一根“轮轴”,它们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建筑产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扫描二维码关注BIMBANK官方微信,及时获取最专业的BIM资讯:

发表评论

坐等沙发
相关文章
想试试通过VR技术学习体验古建的施工吗?(附视频)
想试试通过VR技术学习体验古建的施工吗…
流水线翻模,个性化装BIM
流水线翻模,个性化装BIM
关于装修的破BIM事一则
关于装修的破BIM事一则
2020年上海市政府的投资工程将全面应用BIM技术
2020年上海市政府的投资工程将全面应用B…
竟然吃得起大闸蟹,不像是搞BIM的人
竟然吃得起大闸蟹,不像是搞BIM的人
为翻模而生,因翻模而死
为翻模而生,因翻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