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组数据:
公司名称 | 2016年新签合同额 |
中国建筑 | 18612亿 |
中国中铁 | 12350亿 |
中国铁建 | 12191亿 |
中国交建 | 7308亿 |
中国电建 | 3610亿 |
2016年,中建、中铁等五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达到5.4万亿!2017年,几位行业"老大哥"的"小目标"如何呢?
本文集中梳理了一下九大"中字头"建筑央企2017年的经营计划: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葛洲坝、中国核建、中国化学。
从目标增长率来看,中建的势头依旧很猛,直接就奔着2.2万亿去了;其他"中字头"建筑央企在2017年定的发展目标普遍都不太高,尤其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2016 | 2017 | 2017目标营收增长率 | ||
企业名称 | 营业收入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新签合同额 (亿元) |
|
中国建筑 | 9598 | 10380 | 22000 | 8.1% |
中国中铁 | 6394 | 6417 | 11500 | 0.4% |
中国铁建 | 6293 | 6430 | 13200 | 2.2% |
中国交建 | 4317 | 4500 | 9000 | 4.2% |
中国中冶 | 2196 | 2300 | - | 4.7% |
中国电建 | 2387 | 2578 | 3973 | 8.0% |
葛洲坝 | 1003 | 1200 | 2400 | 19.6% |
中国核建 | 414 | 473 | - | 14.3% |
中国化学 | 531 | 550 | 700 | 3.6% |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可以认真研究一下这些"老大哥"的主营业务情况,看看他们的核心的业务和未来布局,一则可以参考,规划公司的战略定位;二则可以从中挖掘被他们"忽略"的业务,提前攻占市场!
一、中国建筑
中建2017年主要发展目标为:新签合约额22000亿元(包括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和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营业收入10380亿元。
未来重点工作包括:
一、稳固房建地产传统优势业务。
-
抓好营销工作,坚守"三大"营销策略,既要确保规模稳中有升,又要确保合同质量。
-
强化底线管理,完善突破底线审批管理机制。
-
加速去库存、抓回款,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的销售督导。
-
在巩固传统住宅业务的基础上,加大持有型物业实施推动力度,提升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能力。
-
在公司确定的目标区域市场内,利用属地优势深耕细作,紧跟投资导向,实现与其他板块之间的业务联动。
二、提升基础设施领域核心竞争力。
-
提升基础设施项目领域的核心影响力,整合全系统力量,加强重大项目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发挥业务联动优势。
-
加快探索PPP项目运营业务,深入研究运营项目资产类别,明确切入点,探索有效模式。
-
加强基础设施资质获取,推动子企业加快市政、公路等基础设施资质的获取工作,实现设计领域资质的全覆盖。
三、推动金融业务加快发展。
-
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集团金融业务的管控机制。
-
加快核心牌照获取,尽快形成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
-
大力发展创新融资,组建商业保理公司,统一协调各单位存量资产盘活工作。
-
持续优化传统融资,借助直接融资、内外部借款、专项优惠贷款、优先股、发债等手段,不断优化融资结构。
四、坚定"大海外"战略,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
加大新市场和项目开拓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调动各方资源,更好的拓展国际市场。
-
加强海外业务协调管理,建立海外市场和项目信息报备系统,明确市场准入机制和项目协调原则。
-
扎实推进海外并购工作,在总部层面成立专门负责海外并购的团队,同时在并购过程中将充分考虑风险,提前防范。
-
持续做好海外经营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国别市场风险评估,指导协助子企业规避海外风险。
二、中国中铁
截至2016年底,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总收入643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6195亿元的104%;营业成本5845亿元,占年初预计成本5517亿元的106%;新签合同额1235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8500亿元的145%。
2017年,中国中铁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约6417亿元,营业成本约5808亿元,预计新签合同额约11500亿元。
三、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2017年度预算:
-
新签合同额,13200亿元
-
营业收入,6430亿元
-
成本费用及税金,6240亿元
区域经营:采用区域经营、品牌经营、信誉经营、协同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努力提升区域经营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协同经营:着力强化内部各集团、各板块之间联合协同经营,充分释放集团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调整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实施结构调整,做强做优非工程承包业务。
资金需求:中国铁建将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增发新股、银行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来保证新年度经营的资金需求。
四、中国交建
2016年,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额为7308亿元,完成目标的103%,符合预期。经审计营业收入为4317亿元,完成目标的101%,符合预期。
2017年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额目标为9000亿元,收入目标为4500亿元。
五、中国中冶
2016年度,中国中冶计划实际实现营业收入2196亿元,完成目标的96%。未完成经营计划主要原因是,建筑业"营改增"导致合同收入不包含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以及钢铁行业调整导致本公司冶金业务收入较大幅度减少。
2017年,中国中冶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300亿元。中国中冶将继续大力拓展市场,加强合同评估与审核,严控经营风险,如约履行合同;同时,加快项目结算进度,及时实现营业收入和收回资金。
六、中国电建
2017年,中国电建计划实现新签合同3973亿元,营业收入2578亿元,投资1163亿元。
七、葛洲坝
2016年,葛洲坝集团新签合同2136亿元,同比增长17.6%;营业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21.9%。
2017年,合同签约计划2400亿元,营业收入计划1200亿元,投资计划644亿元。
一是抢抓市场机遇,继续加大投资并购力度。加强投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PPP、BOT等方式,继续加大在交通、环保、水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展战略性投资、财务性投资、海外投资,同时,加强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打造公路和水务专业运营品牌。
二是加强PPP业务的探索和创新,全面提升项目治理能力。积极适应国内市场形势,重点抢抓国家级、省级及重点区域的优质PPP项目,加强项目跟踪和信息收集,提升投标质量;同时,积极研究不同项目模式和特点,科学设计各类项目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管控和实施模式,着重项目策划、总部管控、资源整合、商务运作、合同管理、风险控制、EPC管理等各项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牢牢把控投资、设计、采购、质量、安全、进度等环节,全面提升履约能力,确保实现预期效益。同时,在国际市场继续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战略,深耕区域市场,积极跟踪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项目。
三是加快环保领域投资步伐,打造综合性环保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再生资源、垃圾处理业务的模块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加大技术并购和可研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扩大深加工业务,提升附加值,全面推动环保业务升级。
四是利用"5G科技"产品体系,扩大葛洲坝地产品牌优势,站上百亿台阶,提升行业影响力,确保房地产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紧跟公司PPP业务和区域市场重大基建项目,提高水泥市场占有率。坚持"做水泥行业环保领跑者",实现水泥生产和固废处理同步协调发展;加快哈萨克斯坦水泥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
六是继续强化基础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积极贯彻落实公司各项新规新法,及时纠偏;加强两级总部建设,提升管控能力;强化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切实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全面提高风险识别、管理、控制能力,切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牢固树立安全质量意识,坚决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考核追责,确保生产安全质量全面受控。
七是加快提升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科研规划,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大数据平台、高清视频辅助管理系统的建设,整体提升企业管理、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八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完善诚信体系,积极维护品牌信誉,打造诚信企业。
八、中国核建
2017年,中国核建的经营方针是"提质增效、防控风险、改革创新"。继续聚焦建筑业主业,加大军工市场开发力度,加强核电工程管理、深耕工业与民用市场。主要经营措施包括:
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一是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增加效益。二是深入开展成本管控,降本增效。三是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梳理升级公司管控流程,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发挥规模优势,降本增效。
严格防控经营风险。一是严控带息负债增长,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二是努力解决应收账款和存货过高问题。三是集中清理大额应收款和存在坏账风险的应收款。
九、中国化学
2017年,中国化学计划全年新签合同700亿元,实现收入550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0亿元。
未来经营重点:
牢牢占领传统主业市场。抓住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及改造和检维修等领域的订单。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紧贴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政策,重点开拓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缅甸、印尼、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在海外逐步推进投资+融资+工程总承包+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开拓新工程领域。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资质以及组建联合体等方式,积极介入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生态环保等工程领域。
积极运用金融资本力量撬动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外部金融机构以及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的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模式,提高以投融资带动工程承包项目的成功率。继续发起不同方向的投资基金,设立境外财资中心作为境外融资平台公司和资金管理平台,择机发行境内60亿元中期票据,适时开展境外发债,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