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另种解法

来源: 黄晓川 建筑前沿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基建”这个概念,数字化、科技化特征是它与旧基建最大的不同。2020年4月,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定义和范围,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这里的融合是指新技术和传统基建的融合,具体的比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即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比如大科学装置、科教基础设施等。目前说起新基建,基本是指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建筑行业人们普遍的认识是:5G、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这些业务有壁垒;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主业,新不新看设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这些领域比较遥远,我们更关心这些中心的基础建设。网上关于新基建的文章更多的是科技公司相关人士的言论,建筑人则只言片语。

这些状况,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打败你的不是同行,是跨界”。下面这些话,也许只是一个“杞人忧天”者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万达最早也是家地方建筑公司;上世纪90年代抓住时代机遇,变身为开发商;而后,继续跃迁,变身为商业地产、文旅集团。这些变化,不仅是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前移,而且离用户的距离越来越近。如果你知道那个“具有5大场景智控的全屋智能、可清晰管理房屋资产”的自如租房,就会明白笔者曾提到过的“当智能家居变为房地产的入口”。当你有更高的需求,你是会找房东直租还是找自如?网上有句话:企业离用户越近,离竞争对手就越远。“新基建”就是隔在建企与用户之间产业链上的一个新的环节。如果未赶上这步,就会落到“当人们关注美食时,谁又会在乎盘子是谁造的”的窘境。

说杞人忧天,是因为这毕竟不是“生死问题”,只是“棋手与棋子”的问题。

新基建涉及技术、用户、供应商、应用场景等等问题。让我们玩个“文字游戏”,变换一下这三个字的顺序,去解读一下建筑企业在这场变革中的境况。

“新基建”就用官方定义,我们不多说。

“新建基”可以理解为“新建具有新基建特色的基础设施”。这当然还是传统模式,不过当客户把“数字化、智能化”要求提到“基建”之上,那么参与者就变成了科技公司,而建筑企业则变为“供应商”的供应商。

“基新建”可以理解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这种需求,建筑企业能够满足吗?能参与吗?怎样才能满足,怎样才能参与?

“建新基”就是“科技产业化”。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建筑企业的产品需要提升到智能化的层次。建企的设计单位已经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技术上,需要了解、学习并运用这些新科技的设计。而建企也需要此类技术的建造、安装、测试人员。

此三种变化,需要建企对战略、人员、科技、市场做出新的调整部署。当然,很多企业也在参与如“智慧城市”等项目的构设,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此事的意义。如果只把同行当成竞争对手,你只需要系紧鞋带(碰到熊的两个人,你只需要跑赢对方);如果竞争环境、对手发生变化,你就需要换一双跑鞋。山西煤企与华为的合作是个很好的参考。

“建基新”,科技产业化是技术对市场的影响,而“产业科技化”则是企业对技术的需求。这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建企生产水平的改造提升,所述很多,无需多说。

当基建市场、技术、参与者都发生新的变化,自然产生的是“基建新”。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就像危机纪元205年,从冬眠中刚刚醒来的罗辑(《三体2黑暗森林》),面对电力、交通、信息等技术进步不知所措。这些也许很遥远,又或许一觉醒来它就会来到你面前。

更何况还有“人机接口”、“元宇宙”这些更加一知半解的科技在等着我们。建筑企业又或是否该成立个“星环公司”(《三体3死神永生》),等待乘坐“鸾鸟2号”去太空开疆拓土。

排版编辑丨王昕玥

审核丨付寒梅、蔡敏

扫描二维码关注BIMBANK官方微信,及时获取最专业的BIM资讯:

发表评论

坐等沙发
相关文章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中亿丰数字专场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
大数据能为建筑能源管理做些什么?
大数据能为建筑能源管理做些什么?
承认吧,BIM就是一场骗局!
承认吧,BIM就是一场骗局!
成都市住建局:BIM费用单独计列,大于5000平或高于24米的公共工业建筑设计和审查阶段全市范围内应用BIM技术
成都市住建局:BIM费用单独计列,大于50…
深圳市住建局-基于BIM系统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线试运行!
深圳市住建局-基于BIM系统设计审查、施…
技术 BIM专项应用之医院类项目管线施工
技术 BIM专项应用之医院类项目管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