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努力挣钱的李二狗 砖家说BIM
前言
去年报各种BIM比赛拿了不少奖,在龙图杯、中施企协、中建协等大型比赛中拿了5个奖,省级一等奖拿了1个,成绩不算突出,却也收获颇丰。
一眨眼又到了报奖的时间了,截止现在龙图杯、创新杯、中施企协的比赛都陆陆续续开始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学习到别人的优秀成果,总结了一些报奖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思路。
一、应用的广度
1、上下游延伸应用
如果项目想要获奖,或者获得比较高的奖项,那么最好是涉及多个应用阶段,目前主要就是设计、施工、运维三个阶段,可以详细论述每个阶段的单独应用体系、应用方式,然后再论述不同阶段之间的模型数据传递方式、工作流程的联动等等。
如果是申报单阶段应用比赛,比如设计比赛或者施工比赛或者运维大赛,可以把单阶段应用作为一个重点描述,然后简单增加自己为下游应用做出的准备、相应措施等等。
2、多业务线应用
就施工阶段的应用而言,描述时应尽量保证应用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体现BIM应用的广度,体现出BIM与施工过程管理的融合应用,例如技术管理、深化设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等。
再细分一点,可以包含的应用点有图纸会审、三维场布、工程量管理、施工模拟、可视化交底、虚拟样板、二结构深化、机房深化等等。
项目如果想要申报比赛并获奖,建议地下室施工阶段就不要报了,各项赛事比拼的是大家的实际应用,不是纸上谈兵的理想情况。
如果想要报奖最好是在项目施工了一段时间之后,涉及的施工专业和施工内容较为丰富的时候申报,会有很大的优势。
3、多层级应用
BIM的应用不应该只局限于项目本身,不应该是一个扁平化的应用,而应该是一个立体化的,包括岗位级、项目级、企业级的应用,这也是体现出一个企业BIM应用成熟度的标志,以项目应用为基准,向下是岗位职能的体现,向上是企业数据的沉淀与积累。
4、针对性应用
对于项目BIM的应用,应该明确描述前期应用策划,清晰描述应用目标、尤其需要紧密结合项目重难点,针对提出的每一项重难点,应该在后续应用描述中着重讲解重难点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最有效的体现出BIM的应用价值。
报奖PPT不能纯粹是应用点的堆砌,而感受不到项目的存在。
二、应用的深度
1、创新性应用
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项目,因此需要结合每个项目的特点,把项目独有的应用作为重点体现出来,这种应用很多时候就是项目的重难点解决措施,比如医院项目的专项应用。
2、推广性应用
项目与项目之间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却依然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去做相应的应用总结,参赛资料中一定要有某个点的深入应用,体现其清晰的价值以及方法论的总结,并且这个应用需具备一定的可推广性。
传统的施工项目可以总结出相应的施工工法,BIM应用同样可以总结相应的BIM工法、论文、专利甚至申报BIM课题。
3、BIM+应用
这就主要是体现BIM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应用,例如BIM+智慧工地,BIM+无人机,BIM+3D打印,BIM+VR(AR)等等,BIM技术应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模型的使用,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把BIM技术和各项新技术的结合使用,才能体现出项目应用的先进性。
三、系统性
1、协同工作
需要体现BIM应用的实施流程和工作方式,与甲方、与设计、与管理公司等单位的配合模式,与分包单位的协调方式,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安排等等,最好是用一个流程图系统的表达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2、平台支撑
有没有轻量化协同平台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得分点,单机应用到云端协调应用,协调平台本身的功能使用等等。
四、效果和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用效果是否显著,一定要有效益的分析,这是应用BIM带来的最直观的体现,BIM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阻力,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最好是能够量化效益的计算方式。
五、体系保
最后一点就是体系保障措施,组织架构、应用标准和应用规范,软硬件配置、团队成员的介绍等等,这些都是体现项目BIM团队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的内容,基本每个比赛都是要求有的,属于必备项。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仅个人对比报奖的一些思路和看法,不涉及BIM落地措施,祝愿各位在参赛报奖中都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我是李二狗,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