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和平: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突破前行

来源丨 邓和平

在其他行业信息化已进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的同时,建筑业的信息化还在工具化、孤岛式业务子系统应用水平徘徊。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摆脱困局突破前行?

行业信息化在认识上的主要问题

缺乏如何解决IT技术与管理融合的理论

现有的企业管理理论、项目管理方法、IT基础理论相对成熟,也有大量实践案例验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理论与案例中没有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内容,不能科学地指导行业信息化实践。

行业信息化对基层用户体验关注不够

近10多年来,对行业信息化质疑的声音不断,特别是基层用户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现实中,基层的抱怨往往被忽视,甚至被一种官僚式的评价“落后、抵触、利益”等所否定。

信息化还不是企业战略环节

企业里能创造更大价值的环节属于战略环节。在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目前还不是战略环节,“信息化引领”是超前误用了互联网思维热词。

▌对信息化投入上存在误区

在信息化投入上,似乎有更大的公司介入、更专业的队伍参加、更多的资金投入,会做得更好、更成功。但从目前的信息化实践来看,实际并不是。

缺乏可落地、实操性强的路径与方法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行业缺少可落地的实施路径,可操作的指南办法。对于如何避免误区,还只能给出一些参考建议。 

行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痛点

纵向项目数据上不来

当前,基层项目部存在大量重复填报数据现象,违背“数出一源、一源多用”原则,项目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地传递上来。企业级的管理系统往往是“徒有其表”,缺乏数据支撑,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横向管理系统不贯通

面对众多林立的系统,企业集中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做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系统不贯通,数据难融通,导致管理协同、降本提质增效的预期大打折扣。

核心业务信息化难实现

企业级集成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化仍然是行业信息化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企业用户、行业主管部门、软件商等多方均陷入困境。经过多年实践发现:直接购买系统,代价大且不贴身,二次开发深化应用难;自建队伍定制开发,周期长,见效慢,技术水平不能保障;两者结合,往往又顾此失彼,难以把控。为此,企业慨叹,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如何实现信息化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如何通过信息化为管理提升带来更大的价值,截至目前还没有根本性突破。到目前为止,尝试了外部咨询、标准化推进、流程梳理、成立专门部门由公司最高领导挂帅、加大信息化投入等等实施策略,似乎能用到的招数全用过了,结果还是:基层抱怨,中层灰心,高层失望。

管理三层级三个核心难贯通

信息化涉及基层项目部、中层职能部门、高层决策三个管理层级,三个核心。三个核心都有其特点和诉求,信息化只有满足每个核心的体验和习惯,才能一体贯通,真正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欢迎,中层接受,高层认可”。

新一代技术创新应用效果不明显

以5G、IoT、AI、BIM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施工工艺、项目现场生产管理融合应用,能否有效解决数据采集难、管理协同难等问题,能否攻克行业信息化的各种难题,还有待我们理性深入思考和探索。 

行业信息化如何突破瓶颈

信息化正在进入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的智能化的新阶段,建筑行业信息化如何突破瓶颈。

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信息化

学习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新进展,参考其他领域成功案例,以新的视角分析行业以往信息化实践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发现问题症结,找到突破瓶颈的新路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行业实际来学习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下大力气处理好业务数据问题

没有大量真实的数据,大数据无从谈起。有价值的业务数据不能是假的、过时的、碎片式的、孤岛式的,也不能靠大量人工重复填报,要在业务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工具在提高岗位效率的同时,自动产生并获取数据。

一是要解决核心业务数据获取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及完整性。①重视人机交互的易用性,充分考虑项目部的工作环境约束,保证系统的个人工作终端(如客户端、手持移动设备等)操作方便、简单,手工录入数据尽量的少(如让物料编码及其对应由系统自动完成),让基层易用,好用,爱用,爱不释手。②增强数据采集点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如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③实现数据逻辑上的平台化自动化集成管理和服务。

二是要考虑业务数据的多源性,除了内部数据,还有外部数据、合作方的数据。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包括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并实施好系统的数据库集成、应用接口集成、用户界面自动录入等自动化、智能化工具,尽量减少人工参与程度,实现人、机、物的深度互联。建设高质量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

三是在保障数据安全、合规及其商业敏感性的前提下,要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平台数据共享模式快速发展。以数据共享分享为核心,系统架构、功能设计、需求侧重都可以有个性化,但数据标准,至少交换标准要统一规范化。行业主管部门需要行业统计数据,上级集团需要下属单位的业务数据乃天经地义,借助信息化工具获取数据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在获取数据的同时,强推一套脱离企业管理实际的系统干扰业务过程、市场运营。合理的做法是制定公开数据标准,提供友好接口,放手让企业各自处理。

四是要实现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提高大数据与企业运作的融合程度,提升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行业大数据生态系统亟待形成和发展。首先实施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其对企业活动的支撑能力,然后,逐步探索、实践、展现大数据对行业生态的发育、变革和发展的引领作用。

解决好开放协同问题

当前,行业主要是限于利用数据库、电子邮件、文档协同等这种较低水平的协同与共享。进一步到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与共享没有实现,深度协同共享还面临技术、管理、政策等多重阻碍与瓶颈。

在系统建设的技术架构和组织上,行业主管部门、上级集团、业主单位、监理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基层项目部、外部协同合作方,都有各自合理的需求、关注点。在技术层面,基础软件,数据库、编程工具、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可以通用,但面向涉及多方不同需求侧重的应用层面,还没有一套超级系统、一家超级公司、一支超人团队可实现“一统江湖”。尽管如此,业界还是会出现一些想一竿子插到底的行为,还是有些软件商拒绝开放合作,这为用户和其他合作方带来麻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开发是没有出路的。区块链最近成了热词,区块链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在信息化第三次高潮中,开发团队、软件商、业务相关方必将抛弃自我中心的理念,在新的开发环境下,将互为中心。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建立生态环境。

开放协同,突破行业内外沟通和协作的各种约束,推动平台业务开放协同模式快速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只要全行业逐渐形成新的信息化建设开放合作氛围,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多用开源代码,与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互联互通,向现场生产管理末端延伸,必将有助于行业突破当前信息化困境。

几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借鉴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经验和案例,加快实现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

行业内信息化案例的情况是:国内缺乏可以参考的行业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不会呈现出来。国外好的案例基本属于企业商业秘密,很难深入接触了解。企业搞信息化是一次探索创新过程、试错过程,每个系统都需要不断试错、打磨、循环迭代优化。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简单按工具软件、技术改造模式推进,或是单纯管理咨询、贯标方式推进,往往会失败。

如何实现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目前还不能说已找到一条普遍可复制的路径,但经过努力,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是从经验层面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做法:小步快走、循环迭代,内外结合、开放合作,数据为主,业务替代。

是认识到行业特性、业态对信息化的影响。行业信息化与主营业务的关系,目前是辅助关系,不能类比互联网企业。建筑业不能盲目崇拜互联网思维,避免简单照搬互联网公司及其他行业在信息化上的成功案例。

三是对流程化、标准化有了更好的理解。关于标准化与信息化,数十年来,一直有人不顾行业特性过度强调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实践中采用了违背行业特性的标准化模式,采用制造业、甚至IT行业的标准模式,这种标准化模式无论是否采用信息化,都无法落地,经不起实践检验。行业的本质特性是松耦合、随机、一次性、单件,不能完全复制。

关于流程化问题。不能将管理流程与生产线流程混淆,不能忽视工程项目与标准化产品的差异,不能忽视施工企业与制造业的巨大差异。要认识到流程优化的局限性: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效率,流程优化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尽管流程优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它也会让公司的流程变得十分复杂而僵化。因为流程是在内部进行优化的,实际上可能会显著增加各个业务的集成成本。在大型的、复杂的组织中,这一问题尤其尖锐。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基于流程的优化会在不同的流程中将各个公司的同一种业务活动进行不同的优化。因此,随着流程的改进,会出现各种延伸到多个业务部门的互连,这将提高复杂性,并导致集成成本以二次函数的比例上升。因此,随着流程优化的成熟,它实际上会最终增加企业的复杂性。其结果就是:更高的成本、更低的灵活性和更慢的市场反应速度。经验数据已经证明,不管怎样,流程优化远远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四是对信息化阶段的再认识。业界专家认为,全球信息化经历了: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建筑业在三阶段的起步时间点上会滞后一些,发展过程曲折一些,进展速度迟缓一些,前进的步履要更沉重一些。五是对信息技术局限性有了更充分认识。

工具软件与管理系统间存在巨大差异,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鸿沟。建筑行业信息化,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的融合。它既不是纯粹的技术攻关,也不是简单的管理变革。管理信息化必须将人的因素加入到系统中考虑。深入理解人的管理行为与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同样重要。IT技术、管理系统之间需要一座桥梁。IT专家、企业管理者之间需要一座沟通的桥梁。融合,不会自发进行,需要培养另外一类专家,跨越IT技术与企业管理两大领域,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策划师、架构师。

以平台共享、开放协同思维在行业内推广典型案例,逐步发展完善

在非理想条件下,包括人才、技术、管理、决策、外部市场环境、市场压力、传统习惯、上级要求等,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议基于行业内已有成果,分析并提炼、丰富已获得行业初步认可的案例经验,以平台共享开放协同思维在行业内试点推广,并逐步发展完善。

探索平台建设的集成与分解机制,凝聚行业智慧,共建共有共享,构建数据与业务融通的信息化平台,不断丰富和发展行业信息化生态链

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既然不是一家一人之力所能提供的,那就自然需要行业内共同的努力,各自贡献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分解和集成是核心机制。在目前行业规模下,面对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挑战,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含有巨大的价值及商机。但这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找到突破路径,需要行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IT技术人员多方参与,营造良性生态环境、调整思路,持续努力。

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要避免两级化

既不要滥用概念,把许多完全不符合“智能化”的产品,冠以“智慧”“智能”的名义,进行过度包装和宣传;也不要“盲目抵触”,对于“智能化”“智慧工地”这种新鲜事物,不去深入了解,一味表示反对,要认识其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积极拥抱未来。

高度关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赋能

建筑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围绕传统路径发展遇到了许多困扰,甚至到了极限:利润率低,有息负债高,项目管理粗放,成本、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肯定是走不通的,行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等寻求办法,实现数字化发展,为业务发展赋能。停滞不前等于倒退,要坚信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信心,深入思考,集思广益,开放心态,一定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BIMBANK官方微信,及时获取最专业的BIM资讯:

发表评论

坐等沙发
相关文章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中亿丰数字专场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
大数据能为建筑能源管理做些什么?
大数据能为建筑能源管理做些什么?
承认吧,BIM就是一场骗局!
承认吧,BIM就是一场骗局!
成都市住建局:BIM费用单独计列,大于5000平或高于24米的公共工业建筑设计和审查阶段全市范围内应用BIM技术
成都市住建局:BIM费用单独计列,大于50…
深圳市住建局-基于BIM系统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线试运行!
深圳市住建局-基于BIM系统设计审查、施…
技术 BIM专项应用之医院类项目管线施工
技术 BIM专项应用之医院类项目管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