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提BIM模型替代图纸了

“以BIM模型替代平面图纸,来指导工程施工。”这似乎仍然是一条描述BIM价值的说辞。但是,只要还是由人来完成工程施工的,完全脱离图纸就基本不可能。这不是单纯的法律政策问题,或者数字技术问题,这是由信息传递规律和识别模式决定的。

1

模型的信息存在后台, 图纸的信息流于表面

BIM引入了结构化的数据库,通过扩充数据库字段,几乎可以存储下所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几何信息自然不在话下,材质、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等等,都会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后台数据库。考虑到三维模型的交互体验,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才能触发显示,比如点击一下某个模型,或者用取点工具获得坐标值,或者通过测量工具获取几何尺寸。

相比之下,图纸就显得比较直白了,通常情况下能够呈现的就是尺寸标注、点位坐标、材料描述等信息。这些信息都简单粗暴地留在图纸页面之上,只要经过专业训练,很快就能从图上获取到响应的信息。

2

图纸与工程师们更配哦

工程师们感知世界最常用的信息通道就是视觉了,除了看漂亮妹子,就是要查阅大量工程信息。这根梁从哪根轴线开始的,到哪根轴线终止的;这堵墙的厚度是多少;这层楼板使用的是哪种标号的混凝土……这些信息都能够在图纸上直接找到,如果要从模型获取,还需要取点、测量或者查找属性列表,谁能耐烦这么获取工作所需的信息,毕竟耽误的是看漂亮妹子的时间。

图纸是一种被长期沿袭下来的人与人交流的技术文档,并且形成了各种获得普遍认同的标记方式,在传达重要的工程信息的效率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三视图、尺寸标注、引用标签、说明文字……都能够以极简的方式把建筑的细节精确表达,而且还能让人不用耗费更多操作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一切数据信息。相比BIM模型而言,图纸虽然在信息的丰富程度上有明显短板,但它却还是工程师的最便捷的获取必要信息的载体。毕竟对于项目工程师而言,混凝土的热力学指标没人在乎,尺寸大小和关键坐标才是头等大事。

3

BIM其实更适合人机交互

BIM在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占多大的优势(给非专业人士看看还是有不错效果的),却是一种很好的让计算机识别的数据体系。毕竟计算机只需要调取数据库内的字段就能明白各种尺寸、各种材质的信息,而不需要操作鼠标去量取点线面的尺寸。对于计算机来说,图纸上的形状没有明确的定义信息,识别起来困难重重;而在BIM模型中的构件则都被标定了构件属性和ID编号,查找和识别都顺理成章。

人和计算机的识别模式从根本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人工智能的很多专家需要殚精竭虑地加班加点,才能让计算机分辨出什么是猫,什么是狗;而数学家还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手算出48729.345*92637.0112等于多少。BIM的最根本价值其实应该是一种实现人机交互的媒介,通过BIM可以让计算机理解一栋建筑是什么样的,是由哪些系统组合而成的,最终能够获得识别建筑模式,甚至独立构件建筑的能力,以辅助人类更好地建造家园。

4

请不要再提BIM模型替代图纸了

或许有人会想到AR和MR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实现快速获取数据,那是不是就可以替代图纸了?实施成本的问题先放一边。AR和MR基本都需要通过眼镜来实现,带着眼镜的人本身很难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于是,探测精度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对一些施工工作来说,超过5毫米都可能不能接受的,而人体这个基站的本身精度误差就至少超过1公分了。当然,今后的施工主体从人变成了机器人,这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如果工程施工还是主要靠人来完成,图纸的价值还是很难被替代的,因为图纸向人传递信息的效率之高和成本之低很难被超越。

PS

为了避免被视觉中国告侵权,本次就不配图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BIMBANK官方微信,及时获取最专业的BIM资讯:

发表评论

坐等沙发
相关文章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中亿丰数字专场
【敬邀】8月21日-22日,第八届工程建设…
逐梦赛场——2020年“中亿丰杯”江苏省建筑施工BIM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圆满举办!
逐梦赛场——2020年“中亿丰杯”江苏省建筑…
2020年苏州市住建系统“红色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之建筑施工BIM技术应用技能竞赛顺利举办!
2020年苏州市住建系统“红色工匠”职业技…
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结果的公示
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
首个江苏省省标版“5G+智慧工地2.0平台”正式发布了!
首个江苏省省标版“5G+智慧工地2.0平台”…
【直播预告】第六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9.13即将开幕!
【直播预告】第六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